臺灣6個兒童環境教育繪本故事推薦

兒童環境教育繪本故事,讓孩子從小學習

更新日期:2024-03-31

閱讀時間: 10 分鐘

環境教育繪本是以透過圖畫與文字敘述,向兒童灌輸保護環境、關注生態、節約資源的知識、態度與價值觀,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環境的態度。這篇文章將推薦六個環境教育繪本故事,涵蓋台灣完整六大環境議題,從小培養環保行動。

海洋環境教育繪本故事一:海底塑膠王國的真相

塑膠汙染是最普遍也是大家最有感的海洋議題,但許多大人小孩可能不知道海洋塑膠垃圾的由來。明明我們都有做好回收分類,海廢到底哪裡來?

《海底塑膠王國的真相》先從在沙灘上遇到的海龜開始,發現牠鼻子裡有不明的透明物體,害牠鼻血直流。行綠擁者們潛入海裡,揭開塑膠王國的真相。他們一路上遇到海豚、塑膠袋人與寶特瓶人,才發現原來海裡塑膠的來源都是我們每天使用的一次性塑膠垃圾,丟棄後送到海邊的掩埋場,風吹雨打後垃圾就進到海裡。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源頭開始減少使用,幫助海洋動物不受塑膠傷害。

可重複使用塑膠與環保用具

塑膠種類那麼多,我們到底要怎麼分辨它們能不能重複使用、一次性塑膠能不能回收、或是它們的環保替代品?

我們都希望孩子讀完環境教育繪本故事,除了更了解環境議題外,也能培養環保意識,甚至帶來行動改變。《海底塑膠王國的真相》故事雖然結束,仍延續出四個任務行動單元,一步步引導孩子學習「可重複使用的塑膠」、「一次性塑膠的替代品」、「源頭減塑」以及「知識分享」的重要性。

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繪本故事一:水上城市的秘密

全球暖化、氣候變遷議題會帶來的極端氣候現象大家都略有耳聞,環境議題牽扯到專業的科學研究,我們到底要怎麼跟孩子說他住的城市未來有可能會消失。

《水上城市的秘密》帶孩子進入一個不尋常的城市,那裡的馬路淹滿了水,汽機車不能用,每戶人家門口都停著一艘小船,美麗的城市已不復見。為了找出城市古怪的原因,行綠擁者們經過學校詢問老師,並找到愛幫助環境與動物的黑猩猩博士,向他詢問水上城市的秘密與守護地球的方法。

節能減碳的三大方法

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,要麼乾旱不下雨、要麼暴雨淹大水,甚至海平面上升把我們的家園淹沒,節能減碳不該只是口號,而是行動力的開始。

講到節能減碳,我們從小在學校最常聽到的就是隨手關燈,但除此之外其實我們還能選擇「節能標章」與「能源效率高」的家電,更可以「多吃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」,並「優先搭乘大眾交通工具」、「多吹電風扇少吹冷氣」等。

臺灣生態環境教育繪本故事一:山林動物失蹤案

從塑膠汙染到氣候變遷,再關心我們腳下的土地-臺灣。臺灣的環境議題比我們想像複雜,因為道路開發、外來種入侵、與人類商業行為等影響,自然資源逐漸減少,臺灣在地生物也面臨生存威脅。

《山林動物失蹤案》從接到一通穿山甲媽媽的求救電話揭開序幕,她的孩子穿穿出門找朋友後就沒有回來了,最近森林傳聞許多動物失蹤,著急又無助的她不知如何是好。行綠擁者們收拾完背包,跟著穿山甲媽媽出發尋找穿穿,一路上遇到生氣的青蛙、受傷的山羌媽媽與無奈的獼猴爺爺,揭露山林動物遇到的各種危機。

路殺、外來種與捕獸夾

臺灣生態面臨的威脅包括不斷擴張的人口導致淺山過度開發,每年遭路殺的動物越來越多,也有因光電開發案而面臨生存危機,甚至遭流浪貓狗虐殺與因捕獸夾喪命的案例。

除了「分辨本土與外來物種」、「領養代替購買、不棄養」、「山區減速慢行」、「檢舉捕獸夾業者」等保護臺灣生態行動外,我們也能帶著孩子用畫筆了解臺灣特殊物種,過程中培養自然的觀察力、與動物產生更深的連結與情感、進一步守護牠們的棲息地。

海洋環境教育繪本故事二:鯊魚的闖關逃生記

我們吃的魚哪裡來?怎麼來?你有想過嗎?海洋動物除了受到塑膠汙染的危害外,大規模的工業捕魚導致海洋生物數量驟減,30年來臺灣沿近海的漁獲量減少超過50%,我們又要怎麼分辨海洋來源永續與否?

《鯊魚的闖關逃生記》以全球人類捕殺數量最多的「大青鯊」為主角,跟著行綠擁者們躲過不同海洋陷阱,包含對海洋傷害較大的三種漁法-延繩釣、底拖網、流刺網,一路上危機重重,只為抵達動物們口耳相傳的海洋樂園:海洋保護區,在那裡沒有捕魚陷阱,環境也沒有被破壞。

永續海洋與海洋保護區

海洋那麼大,工業漁法這麼多,我們到底要怎麼選海鮮才不會成為導致海洋浩劫的幫兇?

除了多以植物性食物代替外,更能深入了解臺灣海鮮選擇指南,盡量選擇符合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原則的海鮮。

全球各個國家也正推動設立30%的海洋保護區,藉由保護一部分的海洋棲息地,才能確保海洋生生不息。

臺灣生態環境教育繪本故事二:飛不起來的老鷹之謎

近年農藥殘留議題備受關注,其實有機與友善耕作不只關注農民與消費者的健康,更提倡環境與農田生態的重要性。

《飛不起來的老鷹之謎》從遇到農田裡的老鷹-黑翅鳶開始,行綠擁者們發現老鷹倒在地上奄奄一息,原來牠吃了一隻老鼠後,就全身無力、飛不起來了。他們不斷找尋農田裡會讓老鷹生病的原因,才發現因為老鼠與小動物們會吃農作物,許多農夫使用老鼠藥與農藥,最後不只小動物受害,連老鷹、貓頭鷹、石虎等高階掠食者都會中毒。

友善耕作標章與有機農產品

十多年來雖然政府與許多組織用心推動友善環境耕作理念,110年全國有機與友善耕作面積卻只有2.3%,要轉型有機需要面臨許多挑戰,從友善耕作理念開始、歷經有機轉型期到有機農業,都是值得民眾支持的農產品。

看完環境教育繪本故事,後面的小知識大補給列出五個常見的有機與友善耕作標章,包含「有機農產品」、「綠色保育」、「老鷹紅豆」、「友善石虎農作」與「官田菱稚菱」,從關心、認識到了解,培養孩子從末端消費支持友善環境產品的觀念。

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繪本故事二:食物的旅行地圖

在全球化的時代,大多數的人都有買過進口產品,尤其是我們常吃的水果、青菜與肉品。近年來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在地文化,臺灣也開始推動地方創生,選擇臺灣生產不但可以復甦產業文化,也能活化廢耕地並提升糧食自給率,更可以減緩全球暖化。

《食物的旅行地圖》從我們每天都會吃到的農產品說起,行綠擁者們與黑猩猩博士在超市巧遇,發現博士手上拿著一個食物旅行地圖,他們好奇的探索地圖內的資訊,發現原來食物里程也能增加碳足跡。多支持在地生產的農產品可以幫助地球降溫,若是購買有機或友善耕作的產品更可以幫助到農田的動物與環境。

故事串聯起《飛不起來的老鷹之謎》與《水上城市的秘密》,導出不同環境議題的關聯,並複習前面的單元概念。

食物里程與產銷履歷標章

「食物里程」與「產銷履歷」是許多人購物前會忽略的因素,甚至大家都覺得進口的品質比較好。

有些食物因為保存不易,不但需要從國外空運快速送達消費者手上外,更需要冷藏保鮮。有名的像是日本的水蜜桃、美國的櫻桃,不但價格不斐外,其碳排放量更是驚人。

下次帶孩子到超市,鼓勵他們多觀察產銷履歷標章與食物製造地。

行綠擁者是誰?

行綠擁者是一個綠色店家資訊平台,以活絡台灣永續消費、友善環境店家遍地開花、共同投資我們的地球為經營目的,並於2023推出《行綠擁者歷險記》,建立一個專為兒童設計的環境教育線上課程平台。

有感於環境教育資源不均,我們2022年9月在挖貝集資平台發起群眾募資,2023年2月正式推出線上環境教育課程,期待利用網路,不受時空限制,讓環境教育更普及。

集資期間,我們更與博幼基金會合作,舉辦兩場實體活動,並將40套課程送至偏鄉課輔中心,讓孩子都有機會培養環保意識,永續愛護我們的臺灣。

邀請您,帶更多孩子認識台灣環境議題,實踐綠色生活從《行綠擁者歷險記》開始!

1 Comment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